“环”绕童心,“境”遇美好——进阶式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环”绕童心,“境”遇美好——进阶式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内容简介
美国教授朱莉·布拉德的《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研究范围跨越了0—8岁整个儿童早期发展的年龄段。书中运用大量图片和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创设学习环境和建构课程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如何创设环境,并且分享了很多对于环境创设的理解和方法,引导老师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从而达到对幼儿环境的理解,认识到了创设游戏环境対幼儿以及教师的重要性。
一、初谈体会 思维碰撞
前期各个年级组的老师们围绕《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书心得开展讨论,老师们在群内以语音、文字以及视频会议的方式踊跃的发表着自己的体会。
小班:
中班:
大班:
二、建构概念 聚焦核心
2023年1月17日,观山实验幼儿园全体教师以“浏览式”学习的方式相聚线上,开展了《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进阶式阅读活动。
互动提问一:
聚焦《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的“室内区域环境创设”总结关键词并解读。
王玉蓉老师
动静分离:不同活动区的区域目标不同,其活动强度和喧哗程度也不同,避免孩子游戏时的干扰;儿童参与:多给幼儿想象、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幼儿的认知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与环境互动。
陈佳宇老师
有序:指的是让幼儿可以安全有序进行游戏,有序的环境也可以防止幼儿为寻找材料浪费精力;自主:指的是尽量让幼儿脱离成人独立出来,能让他们自我服务、自己生活、自我 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能变得更积极主动,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朝着更好的方向去成长。
王晓语老师
适宜:在创设室内区域环境时要注意适宜性,包括要适宜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以及各班幼儿不同的兴趣来创设相应的班级区域 环境。支持:教师通过创设各区域的环境、材料 来支持幼儿自主地、积极地探索更好地身心全面发展。
王小明老师
自主:包括“自主游戏、自主参与环境创设等”让幼儿体验到归属感,掌握感,独立性,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干,我可 以”;适宜:包括“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段、环境是否有季节节日特性,环境的色彩搭配,环境是否具有延续性”等。
互动提问二:
结合书中的“区域环境创设”原则,谈谈自己的感悟。
小1班梅凰老师认为一个高质量的区域,应有清晰的目标,独具吸引力和美感,并提供符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有趣的且能互动的丰富材料。这样的区域,能鼓励儿童在其中独立活动。
中6班的徐静波老师认为:在建构区的环境创设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搜集一些不同风格平面的建筑物图片或照片,立体结构的实物、玩具、模型等让幼儿了解建筑物是如何构成的,欣赏感受建筑的美。还可将幼儿搭建的作品用照片或画图形式进行保留和展示,为幼儿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幼儿的作品得到肯定、接纳,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引导幼儿由平面建筑向立体建筑转化,让幼儿注意建构中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
大2班的高洋老师认为: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要确保材料的数量,以及方便幼儿取放。教师要选择既有一定挑战性,又能让幼儿产生自我效能感的材料,必要的时候提供可供幼儿参考的支架、图示等。同时,选择材料时,尽可能多选择 开放式材料,即有多种玩法,长期保持幼儿操作探索的兴趣,推动创造力和深度 思维的发展。书中提到,儿童和教师需要"材料展",以此强调某个独特的学习概念。这一点有点像我们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科学区域后,将问题、过程、思考、怎么解决制作成一张小小的展示报,引发孩子思考讨论。
大5班的曹潇涵老师认为:书中提到了教室内需要设立静思区,为幼儿提供独处空间。本学期我班也尝试在每个区域设立了“静思桌”,意在为幼儿提供独处的机会,但是在日常游戏中,我观察到静思桌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提供独处空间”的作用,幼儿们更多会在桌上进行共同游戏而非独处。关于该问题,书中提到静思 区应当具有封闭性,能让幼儿放松、独处。
三、亮点区域 浅谈理念
果子班的陈欢老师以签到墙、幼儿作品以及班本课程为例讲述。签到墙小班孩子在了解签到规则的基础上还认识了颜色、不同的心情。大 班需要孩子学会签到,有签到的习惯。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也促进了很多孩子与同伴、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秋天的小火车》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指导方式和要求,所以呈现出的作品效果也不一样。班本课程《兔食有味》,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作品展示。在创设区域环境时,要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注重环境的安全性的同时,还 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等因素。让孩子们喜欢自己的班级,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有参与的成就感。
中4班的刘伟老师以美工区为例,在创设之初,巧设区域布局,也有幼儿作品的展示区,尽量使各个小区域都会说话,鼓励孩子在各个小区域独立活动,拓展孩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升操作能力。
刘老师是如何布置区域的呢?
01 将美工区创设在一个光线充足、空间够大且靠近水源的地方,利用柜子做各个小区域的隔断,既划清区域界限,又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及需要,在区域之间流动起来,使各个小区域之间有互动。
02 通过悬挂从视觉上降低天花板的高度,多方位多空间展示孩子的活动轨迹。孩子常常有一些未来得及完成的作品,所以我们设置了一个等待柜,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未完成的作品放在等待柜中,可以在下次区域游戏中继续完成这些作品。
中6班的许海琴老师参照动静结合、干湿分离的理念,进行布局。以美工区为例,设置的位置临近盥洗室,有一扇门直通操场,家长说这是最好的园景房,L型设计,满足了美工区需 要用水,采光充足的特点,孩子们美工需要的自然物可以直接出门寻找。美工区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空间划分,分成“操作区”、“工具区”、“材料区”、“作品展示区”等不同区域。墙面上还安排了欣赏类的世界名画,孩子的作品分成已完成作品区和未完成作品区。根据每周周计划的制定,及时提供区域材料,美工区的内容按主题活动和孩子的兴趣进行更换。
大3班的魏枫吟老师以创设特殊兴趣区——儿童博物馆为例,从一起初步了解一下关于博物馆的小知识,到开展“伟大的中国”主题活动,孩子们自发地带来一些家中和“中国”有关的物件。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区域,开启了孩子们和课程的深度链接,孩子们亲身参与,共享经验。班级中的儿童博物馆更加自由、生动。这块区域也会变成孩子们艺术创想的小世界,比如在进行秋日的主题时,结合绘本资源,孩子们也在这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虫虫旅馆”。
大6班徐青青老师以语言区为例,创设理念是用环境和内容吸引孩子,创设方法是以发展幼儿听说读写能力为导向,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辅相成。在语言区提供了小帐篷,增加游戏内容,一起回顾孩子们的记录。孩子们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记录能力。
班级的语言区环境创需要改进的地方:
01 支持孩子表演的材料较少。可以提供特别的服饰:围裙、戏服或帽子,为他们提供有口袋的围裙,里面装满某个故事对应的人物形象或材料图片。
02 对于图书的数量,可以开展班级图书流动活动,发掘家长资源,幼儿可以把图书借阅回家,做好借阅记录,也可以把家里的书带来分享。班级与班级之间在学期中断的时间交换图书。
老师们精彩纷呈的发言,与我们分享了区域创设的理念和方法,与幼儿一起分享经验,共同创设班级环境,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内容。尽力去创设一个能满足幼儿需求,鼓励沟通,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孩子们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环境。
四、悦享阅读 共享成长
最后,顾颖园长解答了老师们的困惑,针对幼儿园环境就环境的重要意义,区域环境开展的前提,以及在区域环境创设中要做到的四个连接进行讲述。重点探讨了阅读4个小区域的 功能以及阅读区域的规划,给老师们推荐了《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和《语言区材料设计与评价》的相关书籍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老师们通过本次活动的一个“通读”,后续继续进行精读,才能深刻理解书中折射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每一个区域都能呈现孩子的味道,找到归属感。期待下一次的进阶式阅读。
通过本次读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区域环境材料提供方面、材料选择方面以及师幼互动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后续班级读写区优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的共读分享老师们收获颇丰,既提高了自己的内涵素养和业务水平,又学习了教育指导策略和方法,对指导幼儿建构活动的开展更加得心应手,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王玉蓉老师
王玉蓉老师
用户登录